• 领导信箱
  • 常用电话
  • 搜索
医院文化
当前位置: 引导页> 医院文化> 正文

【专家谈科普】“秋冻”并非人人适合 秋季如何正确养生?

发布时间 : 2021-09-30点击量: []次 编辑:  宣传部 作者: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时节已过秋分,天气转凉,秋天真正到来了。秋天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也是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个季节的养生保健要注意哪些?饮食生活方面如何调理呢?一起来看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成华给大家分享的秋季养生小妙招。


2021

Sep.30

问题一

白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我们经常提醒大家,要及时添衣。但有句俗语叫“春捂秋冻”,这个“秋冻”怎么理解?      
   

   

图片


王成华介绍,所谓“秋冻”,其实就是防寒锻炼。


      季是夏季与冬季的过渡期,天气由热转冷,秋冻是为了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应付更为残酷的严冬。       如果此时过早穿上厚衣服,便无法让身体得到锻炼,不能很好地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和大自然是有机的整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人体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和同步时,人体会保持一种健康状态,一旦这种规律被打破,即意味着人体健康平衡遭到破坏,任其进一步发展必将形成各种病症。       因此,只要气温不低于20℃(一般在农历八、九月份),人们都应该适当让身体承受一下冷冻,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的作用。       同时,秋冻也有防止穿衣过多引起出汗生病的作用。       王成华提醒大家,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达两周以上,我们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    

“秋冻”该如何冻?

图片


1.洗手洗脸用冷水 从秋天开始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应该坚持。天气变冷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所以只要提前坚持,大部分人都能适应,常年坚持,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2.室外活动不能断 虽然天气变冷,但是室外活动不能戛然而止。爬山、骑车、练太极,呼吸呼吸野外的冷空气等等都很不错。这些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


3.衣物添加不着急  由于体质的差异,每个人的御寒能力都不相同,但其实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对冷环境逐渐适应,而慢慢提高御寒能力。在不是太冷的情况下,可以不过早过度地添衣保暖,要让自己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以后更加寒冷的环境。


秋冻不能一概而论,有哪些部位不能冻?

图片


:俗话说“脚冷冷全身”, 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敏感区或反应点,脚部受冻,可能反射性地弓|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足底在内的部位要时时注意保暖。脚被誉为人的第二心脏,也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一旦脚受凉,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趁虚而入。


后脑勺和脖子:秋季,风很容易吹到后脑勺和脖子。后脑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一旦受凉,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还可能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所以脖子也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腹部:爱美女性经常不注意肚脐的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到了夜间,寒凉之气容易通过肚脐侵袭到人体内部,首先被刺激的就是肠部,容易引发腹泻。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哪些人群不能冻?

图片


1.心脑血管病患者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更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


2.哮喘、支气管炎患者   对于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后易引起感冒、咳嗽,还会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对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另外,食物和空气中的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有哮喘和支气管炎的病人,保暖对他们很重要,要及时地增减衣物。


3.胃病患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由于秋天气温变化无常,特别是冷空气骤袭胃肠,如果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患有溃疡病的人不宜秋冻的原因是,人体受寒冷的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4.老寒腿患者  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时会使症状加重。老寒腿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保暖。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二是以防患者血管痉挛。当他们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6.体寒的女性患者  对于一些体寒的女性朋友,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务必要注意自己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甚至造成宫寒、月经不调等疾病的侵扰。


王成华指出,“秋冻”是一件很有必要也十分有好处的事情。但是,一切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该冻的地方不要畏首畏尾,该保暖的部位也必须要做好保暖工作。


问题二


有句老话叫“贴秋膘”,意思是秋季多吃一点吃好一点,把身体养好,以便更好过冬。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大多都很充分,还有“贴秋膘”的必要吗?      
   

图片


以前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但是,如果认为“贴秋膘”就是大补特补,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王成华介绍,初秋时节气温通常还是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会有闷热潮湿的感觉。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补,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

问题三


秋天特别容易干燥,如果要食补的话,需要注意哪些?

图片

秋季燥邪侵袭,容易造成水分的流失、人体津液的减少,会出现口唇干裂、舌干少津、大便干燥及皮肤干裂等状况,人的肺部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预防秋燥可以从饮食起居上着手,应该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葡萄、香蕉、梨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同时要做到早睡早起,多补充水分,以保证人体津液充分、精力充沛。


王成华为大家推荐了几个食疗方子


秋梨膏--经典润肺止咳方  秋梨膏的传奇功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垂青,自清朝之宫廷震动流入寻常百姓家,随即亦受到百姓追捧成为广为流传的养生佳品。一般可自行在家将梨子去皮榨汁,熬成膏状,具有润肺功效。

图片


大枣百合汤 取大枣10枚、百合60克、冰糖适量,炖汤食用,能补中益气、润肺止咳。

图片


百合银耳粥 取百合 30 克~50 克,银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既可养阴润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疗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心神不安。但风寒咳嗽及脾虚便溏者不宜服食。

图片

问题四


秋季天气转凉,非常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这部分人群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

     
   

秋季的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如梨、藕、百合、白萝卜、银耳等,对于预防咳嗽、哮喘等因肺而起的疾病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少吃寒冷食物,适当保暖、避风寒,以免造成肺部损伤。适当运动也是养肺护肺的重要途径。王成华提醒,秋季运动要科学,要特别注意不过量,一早一晚预防受凉。宜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在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应减少户外活动与运动。王成华为大家推荐了两个简单的增进肺部功能的小窍门。


其一是屏气法。找一个安静的处所闭目养神,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屏住,随后缓缓用口吐出;间隔几分钟后,再重复这一动作,五六次即可。这是中医调气的方法,能使人体内的浊气排出,调节呼吸,改善人体的身体功能,特别是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效果尤佳。


第二个是扩胸法。两拳紧握,两条胳膊同时向后、向外伸开,连续扩胸十五次左右为一个过程,每天重复三四次,这样既能锻炼胸壁肌肉,又能增进心肺功能,能让我们肺部更加强壮,远离秋季常见的伤风感冒等。

问题五


天气转凉,原来肠胃不好的朋友也容易出现疾病加重的情况,他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秋季最常见三种肠胃疾病

1.便秘

平时排泄正常,秋天才出现的便秘患者,可通过补充水分或多吃水果来改善,如火龙果、梨等水分较多的水果均可促进排便。如果经调理便秘未能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2.腹泻

表现为发烧、腹痛、腹泻,怀疑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导致食物中毒的患者,需及时到医院就医。秋季腹泻大多跟吃有关,正所谓“病从口入”,大家平时对饮食可要多留心,不要吃不干净和存放不当的食物。


3.消化性溃疡病

消化性溃疡患者一旦复发需前往医院复诊,溃疡复发严重时会导致出血,危及人体健康。平时常胃痛,或曾出血的溃疡患者,应让医生诊断病情,看看是否需要做个胃镜检查。


戒除影响肠胃健康的三种不良习惯

图片


1.吃得过饱

俗话说,七分饱,三分饥,吃太多会导致胃酸、液和胆汁等消化液的增加,超出了肠胃的分泌能力,长期下去会导致消化系统紊乱。


2.爱吃剩菜

剩饭剩菜加热后再吃很难消化,时间长了还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隔夜的剩菜剩饭已经不新鲜了,尤其是隔夜的绿叶蔬菜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


3.久坐

长期伏案工作,或者久坐不动,也会伤害肠胃。运动可以帮助肠胃的蠕动,进而促进消化。



   

   
图片    

   

   



   

专家简介


图片


王成华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学 医、教、研工作30余年。1997-2000年,师从第二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孔昭遐教授。承担并完成省部级、厅级科研课题各一项,作为主研者,参与并完成国家级课题两项。安徽省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中医典籍研究会副会长。

擅治病种:中医肿瘤,亚急性、慢性硬膜下积血(液),黄褐斑,面部痤疮,色素沉着,湿疹,脾胃病,月经不调,内科杂病等。


门诊时间

绩溪路:周三上午、周六上午

长江路:周一上午

高新院区:周五下午


Autumn Equinox


   


声明:本文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办单位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素材/王成华

来源/FM105.5《马大姐话健康》

编辑/江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