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信箱
  • 常用电话
  • 搜索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引导页> 通知公告> 正文

拟推荐202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候选项目公示

发布时间 : 2021-04-15点击量: []次 编辑:  宣传部 作者:  

我单位拟推荐下列候选项目申报2021年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2021年4月15日至2021年4月22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科研处反映。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程梦明,0551-62923103

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1年4月15日




:公示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

一、推荐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卫生管理奖、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青年科技奖候选项目:

1.推荐奖种:

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

2.项目名称: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防控系列研究及推广应用

3.推荐单位或推荐科学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推荐意见:

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大量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是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病原菌。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成为临床诊疗的一大难题,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已引起全球医学界、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该项目研究者的科研作风严谨,推荐书中的各项数据及实验结论均为真实的研究结果。本项目紧密结合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历时长,样本大,研究起点较高,设计合理,方法科学,手段先进,实验数据可靠。研究内容包括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发生发展、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控耐药性进展和获得性耐药机制研究。对预防危重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及遏制耐药菌产生和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该项目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开展防耐药突变产生系列研究,对阻止临床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作用,这些成果是国内外首创性研究并在临床广泛应用。针对多重耐药菌的体内外联合用药研究提供了大量具有协同作用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指导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临床实用性极强。本研究还揭示多重耐药菌株中整合子和转座子介导多重耐药基因造成耐药性传播,应加强临床检测及防控。

研究成果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临床广泛应用,通过举办国家级继教班及其他学术交流形式在省内外已被广泛推广应用;并及时撰写中英文文章把防耐药进展最新研究成果提供给全国和全世界医学界以供参考。研究成果并反哺教学,纳入线上精品课程用于研究生教学。本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其中20篇代表论文总他引280次;SCI收录14篇,SCI他引198次,总他引218次;单篇最高SCI他引77次,总他引85次;中华系列或国家级核心期刊6余篇,总他引62次。该项目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遏制耐药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认真审核推荐书各项内容,我单位已确保材料真实有效,经项目完成人所在单位公示无异议,同意推荐2021年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5.项目简介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每年数百万患者因多重耐药菌感染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惨重,已引起全球医学界及政府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组开展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防控系列研究并推广应用对预防危重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及遏制耐药菌产生和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从5个方面开展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防控研究并取得原创性成果: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临床感染特征及感染风险预警研究:本项目研究历经20年,涉及8万余菌株,运用流行病学方法筛选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发生的预警因子,协助多重耐药菌感染早诊断和干预治疗,防控临床危重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进展防控研究本项目依托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平台及时动态监测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安徽省临床感染菌株的耐药表型,及时发现全省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感染现状与耐药谱变迁,总结出抗感染治疗方案。针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抗感染系列研究揭示:多粘菌素E+利福平、多粘菌素E+亚胺培南、多粘菌素E+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抗菌药物联合对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良好的协同相加作用。通过体内外研究首次提出金诺芬联合伏立诺他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及抑菌性。

.开展系列研究防细菌耐药性突变发生本研究首次揭示多粘菌素E临床常规给药方案使得药物浓度容易落入MSW以内,引起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突变,而且联合万古霉素后可以可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减缓耐药突变体产生。本研究也首次揭示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利福平可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阻止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突变菌的产生。针对铜绿假单胞菌防耐药发生,研究首次揭示保持治疗过程中磷霉素药物浓度达到AUC24/MPC>10时或维持血药浓度高于MPC的时间>70%是阻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产生的最直接的方式。针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首次揭示临床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联合左氧氟沙星可以降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值,缩小甚至关闭耐药突变选择窗,进而临床减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突变株的产生。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获得性耐药机制研究:本研究揭示质粒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适应性代价”,导致临床高毒力且高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产生。本研究首次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整合子介导多重耐药基因aacA4–catB8–aadA1(GQ906532)、aadB–aac(6′)-II–blaCARB-8(GQ866976)、arr-3-aacA4 (GU137303)、aar-3-dfrA27(KC748137)及转座酶tnpA2介导的sul2基因(JX869967)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性增强;同时首次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点gyrA基因57位(丙氨酸→精氨酸)、parC基因44位(甘氨酸→精氨酸)氨基酸改变导致喹诺酮类耐药增强。以上研究成果对控制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耐药进展和感染有重要作用。

.多重耐药菌生物膜研究:通过多年研究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顽固性感染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生物膜生成能力增加明显相关。本研究首次揭示替加环素联合阿奇霉素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高产生物膜菌株有明显的抑制生物膜作用。本项目还在国内外首次揭示硝酸镓可明显抑制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膜形成。

.项目成果通过以下方式应用①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每年以文件形式下发本项目成果,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②项目组主要完成人多次通过继教班、地区性专题讲座、会诊及学术讲座等形式在省内外多家医院推广该成果;③项目成果通过临床进修学员学习的方式推广该成果;通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方式临床应用;④该项目成果反哺教学,用于研究生教学,培训学生5000余名;⑤在本项目应用基础上指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⑥该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25名;⑦本研究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其中20篇代表论文总他引280次;SCI收录14篇,SCI他引198次,总他引218次,单篇最高SCI他引77次;中华系列或国家级核心期刊6余篇,总他引62次。

6.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7.代表性论文目录

序号

论文名称

刊名

年,卷(期)及页码

影响

因子

通讯作者(含共同)

(国内作者须填写中文姓名)

SCI

他引次数

他引总次数

通讯作者单位是否含国外单位

4-1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resistance to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mediated by acquisition of sul and dfrA genes in a plasmid-mediated class 1 integr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011,37(3): 230-234.

4.128

李家斌/李旭

77

81

4-2

In vivo activity of daptomycin/colistin combination therapy in a Galleria mellonella model ofAcinetobacter baumanniiinf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015,45(2):

188-91.

4.097

李家斌/叶英/杨海飞

21

24

4-3

In vitro synergy of colistin combinations against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 baumanniiproducing OXA-23 carbapenemase.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16, 28(3):159-63.

1.5770

叶英

15

17

4-4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resistance determinants to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in clinical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isolates in China.

PLOS one

2016,11(6):e0157693.

2.806

李家斌/叶英

16

18

4-5

In vivo activity of vancomycin combined with colistin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ofAcinetobacter baumanniiin a Galleria mellonella mode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48(3):189-94.

1.662

李家斌

13

14

4-6

Surveillance of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among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isolated in China during the 10-year period of 2005–2014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18, 30(1):25-30.

1.5990

李家斌/尹华发

8

8

4-7

Activity of levofloxacin in combination with colistin against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vitro and in a Galleria mellonella model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2017, 50(6):821-830

2.094

叶英

8

11

4-8

Galleria mellonella as a model system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gainstKlebsiella pneumoniaeinfection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17, 29(4):252-256.

1.490

李家斌/杨海飞

7

8

4-9

Validation of the mutant selection window hypothesis with fosfomycin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and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 in vitro and in vivo comparative study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2017, 70(2):166-173.

1.577

李家斌

7

7

4-10

Detection of the 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determinants in clinical isolates ofAcinetobacter baumanniiin China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16, 28(5):443-5.

1.5770

李家斌

8

10

4-11

Vancomycin protects againstAcinetobacter baumanniiinfection in a Galleria mellonella mode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 ,47(6):433-5.

1.366

李家斌

2

2

4-12

Genomic sequencing of a strain ofAcinetobacter baumannii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to antibiotics resistance

journal of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evolutionary genetic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 50:20-24.

2.545

叶英/方玉江

2

3

4-13

Susceptibility of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clinical strains in China to antimicrobial combinations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14, 26(5): 282-286

1.604

李家斌

5

7

4-14

Role of sul2 gene linked to transposase in resistance to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among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Isolates

Annals of laboratory medicine.

2016, 36(1): 73-75

2.174

李家斌

3

3

4-15

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的动态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2): 203-206


王中新


29

4-16

安徽省2004年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09):1051-1052


李家斌


9

4-17

老年肺部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4,32(07):425-428


李家斌


6

4-18

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特征分析及耐药性变迁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3, 31(4): 212-215


李家斌


4

4-19

安徽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泛耐药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的研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7,52(10):1536-1539


李家斌


7

4-20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 39(9): 688-692.


李家斌


10

8.完成人情况,包括姓名、排名、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单位、对本项目的贡献

第一完成人:李家斌,主任医师、常务副院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本项目研究的总负责人,承担了课题设计、分工与指导、组织实施及课题总结等。组织指导课题组收集全省的临床分离菌株,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耐药性分析、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研究、项目成果发布、应用及推广等,国家级、省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申请者和主讲者,成果推广的负责人。担任代表性论文1、2、4、5、6、8、9、10、11、13、14、16、17、18、19和20的通讯作者。

第二完成人:胡立芬,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参与课题设计和实施、日常管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筛选耐药菌感染易感因子,负责联合用药协同性研究和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并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协助项目成果发布、应用及推广等。担任代表性论文1、4、6、13、14、18和20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2、5、7、10和11的共同作者。

第三完成人:沈为华,主管护士,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负责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株收集、菌株管理,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耐药性监测和整理资料。协助项目成果发布、应用及推广等。担任代表性论文18和20的共同作者。

第四完成人:王珩,教授,副院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主要参与课题实施、多重耐药细菌耐药性监测和资料整理。协助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的项目成果的发布和整体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担任代表性论文16的第一作者,

完成人:叶英,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主要参与课题实施、开展鲍曼不动耐药细菌临床感染特征及联合用药研究,并协助项目成果的发布和推广应用。担任代表性论文3、7和12的通讯作者,担任代表性论文2和4的并列通讯作者。。

完成人:刘艳艳,助理研究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负责临床分离菌株收集、耐药菌株管理、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和防耐药研究。并协助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的项目成果的发布和推广应用。担任代表性论文2、3、5和6的共同作者。

完成人:王中新,主任技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主要参与课题实施、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和防控及相关耐药机制研究。并协助项目成果的发布和推广应用。担任代表性论文15的第一作者。

完成人:程君,副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主要参与课题实施、临床分离菌株收集、开展多重耐药菌联合用药研究。并协助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担任代表性论文17的第一作者。

完成人:马雪娇,主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主要参与课题实施、开展多重耐药细菌临床感染特征和相关耐药机制研究。担任代表性论文17的共同作者。

完成人:陈国胜,副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主要参与课题实施、开展多重耐药细菌临床感染特征和相关耐药机制研究。担任代表性论文2和4的共同作者。

9.完成单位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排名,对本项目的贡献

第一完成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贡献: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承担项目立项、项目设计、实验组织、项目总结等任务。本项目得到了医院领导和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对相关科室进行了协调,同时提供了时间、场所、人员,配套了部分经费,改善了研究环境,保证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本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实验平台;提供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配套资金。在保证研究人员有充分的研究时间,并对该项目进行了监督,在该项研究成果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监督和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