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信箱
  • 常用电话
  • 搜索
医疗技术
当前位置: 引导页> 医疗技术> 正文

2009年医院新开展医疗新技术项目

发布时间 : 2010-02-11点击量: []次 编辑:   作者:  

烧伤科 徐庆连

《meek植皮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meek植皮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烧伤的临床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迄今为止,烧伤科应用meek植皮技术试做了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证实meek植皮技术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作用和优势,可以解决面积在50-90%深度烧伤的皮源短缺的创面封闭植皮问题,相对于传统皮片移植而言,具有节省皮源,所植皮片融合快和整体创面愈合早、医疗费用低,以及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meek植皮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烧伤科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的治愈率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使临床技术水平向更高一个层次迈进。

儿科 鹿玲

《儿童超声引导下自动肾穿术及电镜病理检验》

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包括光镜、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对于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和病理诊断起决定性作用,其诊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肾病患者的合理治疗及其预后判断。科室引入目前国内安全度和成功率最高的肾穿方法:专用超声探头全程引导下全自动穿刺活检枪配有回升增强头端的专用活检针经皮肾穿刺。本项新技术在旧肾穿刺方法基础上改进,全程实时超声引导监控,定位准确性高,自动穿刺活检枪取材快、肾组织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比旧的穿刺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本科成功穿刺4例,均一次成功。

核医学科 司宏伟

《hpet/ct双核素显像》

18f-fdg和99tem -hl91双核素spect/ct显像,经文献检索尚未见到相关的国内外报道,“hpet/ct双核素分子显像模型研究”通过一次成像同时采集到99tem -hl91和18f-fdg图像,并获得清晰的双核素spect/ct图像,两种代谢图像间没有交叉伪影,且osirix软件下的融合图像没有任何位移和误差,融合效果超过同机ct融合。双核素符合线路spect显像技术通过一次检查,就可以同时得到肿瘤体内葡萄糖代谢和乏氧代谢的空间分布,便于比较二者间差异。由于双核素显像同时采集18f-fdg和99tem -hl91图像,所以在控制核素放射性剂量的前提下,便于在融合图像上实施定量分析,迥异于以往的定性分析和软件融合。该方法对优化瘤体较大(直径>5cm)患者的生物靶区有重要意义,可在提高肿瘤患者局部控制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骨科 徐 斌

《关节镜技术在肩、肘、踝关节疾病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关节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影响患者的运动机能和生活质量。肩、肘、踝关节镜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关节内视野、更少的手术创伤、更短的术后康复时间、更佳的手术疗效,目前已被广大关节外科医师公认为肘踝关节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首选方法。我院骨科是目前省内唯一能独立开展肩、肘、踝系列关节镜手术的治疗平台,成功开展肩、肘、踝关节镜系列手术,包括肩、肘、踝关节游离体摘除、软骨清创及关节囊挛缩松解术,肩袖修补、bankart损伤缝合、肩峰下滑囊切除、肩峰成形术等,术中配合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极大地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所带来的术中周围血管神经性损伤及术后关节粘连、影响功能恢复。

肿瘤内科 孙国平

《细胞质胸苷激酶测定在肿瘤化疗效果评估和复发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tk1的测定是一种检测细胞增殖速度和恶性肿瘤增殖度的标记物,在肿瘤疾病的早期发现、疗效评估和临床监控等方面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并且该试剂盒与检测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污染,适用范围广泛,禁忌症少等优点。对无症状体检人群及肿瘤高危人群进行tk1检测,大大提高了肿瘤的早期发现率,实现了肿瘤化疗效果的评估“早发现”目标;在肿瘤手术监控方面和肿瘤化疗效果评估方面,通过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1~6个月的tk1水平变化和化疗不同阶段的tk1水平变化,能够有效地对手术效果和化疗效果进行评估;在复发风险和预后生存率评估方面,将术后3个月的tk1水平高值作为高复发风险评估指标,对复发风险预测的准确率高于65%,为患者赢取了最佳治疗时间。

消化内科 孔德润

《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风险评估与内镜综合治疗》

肝硬化患者一旦形成食管曲张静脉,其破裂出血的风险达到25%-35%,而30%以上的首次出血是致命的,存活者中70%以上的患者会再次发生出血。消化内科结合无创性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hvpg检测技术及evl治疗技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出血风险预测、内镜下套扎预防出血,以及心得安长期口服,从而降低门脉高压的疗效监测,建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防治体系。该系列中部分项目是我院的首创技术,目前科室已常规开展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测定技术300余例,近1年已开展肝静脉导管技术60余例,内镜下套扎开展数月以来已治疗50余例患者,统计发现肝硬化出血病死率较过去已明显降低,表明该项系列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