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信箱
  • 常用电话
  • 搜索
眼科

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 : 2019-04-01点击量: []次 编辑:   作者:  

    1926东南医科大学创建伊始,由兼职教授讲授眼科学,直至19312月张锡祺教授正式就任眼科教室主任之后,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才得以逐步开展。眼科教师自创始时只有低年资助教一人,凭借张锡祺教授的精湛学识、敬业精神和苦心经营,渐具规模。门诊病人自起初每日寥寥数人发展到每日百例以上,并建立眼科专科病房,开展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内眼手术,工作人员也增加到89人。眼科教室有专业图书馆,订阅国内外杂志及德、日眼科专著多种,科学研究工作硕果累累,截至抗战前夕,发表于《东南医刊》、《中华医学杂志》、《现代医学》、《新医药》等杂志的论文近百篇。毕业后从事眼科工作的学生遍布国内外,不少优秀学生被上海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聘任。

抗日战争期间,东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均被日寇炮火破坏。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张锡棋教授坚持将自己创办的光华眼科医院作为学生实习基地。

1952年东南医学院迁至合肥并改称安徽医学院,张锡棋教授举家来合肥定居,把个人创办的光华眼科医院的所有设备(包括在当时十分贵重的zeiss裂隙灯显微镜),无偿捐献给学校。作为周恩来总理任命的安徽医学院院长,张锡棋教授坚持天天在眼科教研室上班(解放后眼科教室改为教研室),在临床、教学岗位上勤奋耕耘。曾任第一、二届中华眼科学会委员,发表论文70余篇,50年代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眼底病专著《眼底病图谱》,1956年在德国莱比锡万国博览会展示,获得国际学术界公认。张锡棋教授是安医眼科乃至安徽省眼科的奠基人,他一生为祖国医学教育事业,特别是眼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1960年张锡棋教授去世后,李同济、黄叔仁先后任眼科副主任。张锡祺教授将遗留的300余张眼病图谱的插图原件交给安医眼科教研室,用于教学和科研。198512月,经安医眼科教研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编辑成《眼病图谱》一书,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文革”结束后,黄叔仁教授担任眼科主任,为我院眼科学科发展乃至全省眼科事业积极工作,尽职尽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黄叔仁教授编著的《高血压病眼底图谱》1976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本高血压病眼底病变的专著,作者提出了高血压眼底五类分类法,己被全国眼科同仁广泛采用,本书1978年获安徽省科技大会奖。

1982年黄叔仁教授和陈端鑑教授、孙漱兰教授等带领全科同志经过不懈的努力,使眼科获得安徽省首批具有医学硕士授予权的单位,20多年来,已培养数十名硕士研究生。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魏文斌教授,在玻璃体视网膜等手术和学术方面成绩突出,是全国知名眼科专家。

石锦辉教授与安徽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合作研制的“jsb-1型激光散光斑电脑验光仪”是国内第一台应用激光散斑效应和电脑技术进行验光的新型实用仪器,临床用于检查近视、远视、散光、老视的屈光度数,测量快速、方便、准确,结果可以及时显示,并自动打印,特别适用于群体普查、普治,1986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石锦辉教授与合肥工业大学等研制的“jgb-激光干涉视力仪”,利用激光干涉条纹检查视觉功能,当屈光间质完全混浊时,对眼底功能的判断能准确提供能否从光觉恢复到形觉,并能显示视力障碍准确部位,系国内首创,1986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陈逖教授、朱美玲教授承担卫生部中标课题《研制准分子激光仪治疗近视眼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撰写的论文《uv准分子激光切割兔眼实验研究》1992年参加香港国际眼科学术会议交流,获得与会者的好评。他们与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合作研制的“arf 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机”,1995年通过中科院组成的专家组鉴定验收,是国内第一台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仪。1996年底我院引进德国出产的第三代准分子激光屈光系统治疗仪,截止 200511月份已治疗近视眼9034只眼,其中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2988只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6046只眼,该项技术,我科在国内起步早,手术病例全省最多,疗效好,使该项技术位居国内领先水平。中青年一代茁壮成长,风华正茂。解放后由我国培养的第一代眼科博士张晓峰教授,他与黄叔仁教授主编《临床眼底病学》,该书系统阐述眼底疾病,是目前国内病种较全,诊治方法较新,符合国情和民族特点的专业参考书,1994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1996年获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主编《当代临床眼科进展》,合著《现代眼科学》,为表彰和奖励他做出突出贡献,1998年张晓峰教授荣获中华眼科学会奖。李寿玲教授参与研究的课题《活血化瘀汤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实验与临床研究》1992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陈逖教授参与主编的《现代临床遗传学》,1996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8年获第十一届 中国图书奖。由黄叔仁教授、陈逖教授任主编的《临床眼科杂志 19937月创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历时十余年,成绩斐然,为全国眼科同仁提供了发表论文和学术交流的园地,在全国现有18种眼科专业期刊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1994年眼科被省卫生厅首次评定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十年来几经复查、验收、评审始终位于重点学科先进行列。

5年来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十余本,承担各级科研课题8项。陶黎明教授在科大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effects of short-term iop elevation on receptive field properties of cat lgn cell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4.4912):125053。廖荣丰教授在美国作为访问学者期间,撰写的论文《albumin is not present in the murine interphotoreceptor matrix, or in that of transgenic mice lacking irbp》发表于molcuiar visi.2004 dec 30;10:1038-46。李寿玲教授在华盛顿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以博士后身份,工作3年,撰写了论文《mutation in pip5k3 are associated with rancois-neetens mouchetee fleck corneal dystrophy2005.77 .54--63 anl.j .l ium genetics,此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角膜尘土状变性的致病基因。陈逖教授主编的《医学继续教育系列丛书·临床医学眼科分册》20014月由安徽省科技出版社出版。李寿玲教授参与编写的《2002年眼科新进展 》,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她还担任该书的编委,这是一本学术水平很高的专业参考书。廖荣丰教授、陈逖教授参与编写的《中华临床药物学》 2003 5月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积中教授参与编写的《眼科学》20045月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系普通高 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5年制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参与主编的《巩膜病学》200511月由国家科技部文献出版社山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巩膜病大型参考书。 2002年陈逖教授主持的《激光采血器与临床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朱美玲教授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角膜缘干细胞培养、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系列研究,在国内起步最早,己发表论文十多篇,培养硕十研究生8人,取得阶段性成果。

眼科积极参加全省防盲治盲工作,1997年成功地完成了省政府与香港慈善机构签署的协定,接待奥比斯(orbis)飞机眼科医院来皖进行讲学、手术示范及培训医务人员的艰巨任务,先后接待十几个国家的眼科专家讲学及手术示范,在飞机上为60名患者进行手术示教,培训全省300 多名眼科医护人员。1997-2000年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国际狮会共同组织实施的以防治白内障盲为主全球最大的防盲治盲项目“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在安徽实施,眼科全体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负责理论授课、动物实验、手术示教、圆满地完成了任务,2002年通过国际狮子会和卫生部的合格验收。我院每年坚持组派医疗队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由于在防盲治盲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1997年朱美玲教授荣获华东地区防盲治盲先进个人。2002年又荣获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廖荣丰教授荣获国家防盲医疗队优秀队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医学会先后恢复正常工作。黄叔仁教授、陈逖教授相继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安徽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2004年廖荣丰教授担任新一届中华眼科学会委员,2005年被推选为《中华眼科杂志》编委。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我院眼科学术水平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国内先进行列,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