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信箱
  • 常用电话
  • 搜索
先锋模范

【身边的榜样】范晓晨:医之道 师之道

发布时间 : 2019-10-11点击量: []次编辑:   作者:  

【编者按】榜样是什么?榜样是时代发展的前行者,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坐标。榜样,有无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从战争年代的奋勇牺牲,到改革发展的攻坚克难,无数模范先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在我们的医院里,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忠诚于事业、服务于人民;他们既是医院的荣光,也是照亮中国梦、安医梦前行的力量。让我们循着榜样的足迹,守初心、担使命、强决心、聚动力,传承“逊志时敏、弘德善医”的医院精神,不断创业创新,立志造就良医,汇聚起健康中国、美好安徽、美好安医建设的磅礴力量,为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努力奋斗!

屏幕上实时传回的画面,时不时掠过“24队”。范晓晨紧盯着屏幕,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攥紧了拳头,手心里全是汗。一分钟倒计时,整个现场鸦雀无声,气氛紧张异常。“00:59,00:58……00:03,00:02,00:01”,当屏幕上的电子显示器,定格在00:00,不知是谁带了头,现场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整个观摩中心顿时沸腾了。这是在第九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现场。在这场堪称医学生的“奥林匹克”的竞赛中,范晓晨作为培训组长和领队带领我校代表队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范晓晨,主任医师,副教授,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党支部书记、儿科学教研室主任。1988年7月,他本科毕业于我校医学系,同年进入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工作,31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和教学的第一线。他是患者眼中的好医生,也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以赛促教,教学相长

“患者是一位60岁的女性,发热伴咳嗽、浓痰一周,同时有胸闷胸痛。”参赛学生姜慧敏说,“这是初赛中的一个题目。”面对“患者”,选手先根据胸片决定诊疗方案,紧接着胸穿,开具处方,向患者讲解用法用量,叮嘱注意事项等。不仅是诊疗过程,还包括之前的问诊和之后的医嘱。“这些比赛考查的内容,都是临床教学时,老师教导我们注重的基本知识。”

2011年至2018年间,做为骨干培训老师,范晓晨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屡次获得好成绩。2018年作为培训组长和领队,带领我校代表队获得华东赛区特等奖、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比赛结果出来时,五味杂陈,有振奋,也有些许遗憾和辛酸。”临床技能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环节、各阶段都不能出丝毫问题。培训前期,范晓晨就带领团队,制定了缜密的培训计划。从夯实基础,到临床思维的培训,再到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内容到形式,都高度契合临床实际情境,这是实践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的培养模式。”

“9个月的培训,大家拧成一根绳,稳步向着共同目标迈进,收获的不仅是佳绩,更有知识、友谊、情怀和境界!”整个备战,培训团队的老师们坚持集体备课,每周三晚上,雷打不动。有日复一日重复练习的单调,也有40多位老师同时参加考核的“热闹”;有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也有取得进步时的喜悦;有为争取培训时间时的“面红耳赤”,更有大雪深夜到家后互报平安的温馨和感动!

技能竞赛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临床能力,为社会培养了优秀的选手,也历练了一支过硬的临床教学师资队伍。范晓晨带领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安医人”的责任与担当。

一线教学,孜孜不倦

“范晓晨老师讲课重点突出,授课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总是能够把授课内容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详尽地解答。”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刘慧慧回忆大四时上《儿科学》的情景,“正是范老师对儿科医学的执著追求和对儿科事业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在毕业读研时选择了儿科专业。”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这是范晓晨在获得学校“优秀教师”称号时的获奖感言。从教31年来,范晓晨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他的学生有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也有青年教师和临床医生。

提到范晓晨老师,他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范老师的课上得特别好,特别生动,大家都爱听。“他总是采取启发式的方法授课,对回答的同学大加赞扬,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我们都知道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我还用‘手帕’试验法在我小侄女身上做了试验”。

“范老师会亲自带着我们查房,每到一张病床前,他都特别注意把病人的症状说清楚,把病人的体格检查详细地做给我们看。如果病人出现了阳性体征,一定会让我们亲手感受。”“遇到特殊病、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例,范老师会立即给我们组织专题讲座,抓住机会让我们积累经验。”

在日常教学中,范晓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讲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他十分重视备课和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等精心策划,力争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一系列探索中,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培养了临床思维,强化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学习自信。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他早上起来嗓子有点叩叩的。”诊室里进来了一家四口,奶奶抱着一个胖宝宝。“哦,6个月啦,咳嗽了是吧?可发烧?”“也不发烧,也不拉肚子?”“白天好一点,晚上咳的比较厉害。”“小胖子,小胖子就容易哭,来听听。”范晓晨微笑着拿出听诊器,患儿特别配合,不哭也不闹。诊断完毕,“嗓子有点发炎,尽量不吊水,我先给你开药吃,如果这两天咳得厉害,就带他过来做做雾化。这个药是甜的,家里有没有易坦静止咳露?多重啦?没事,不用担心。”

查房、看门诊、讲课,范晓晨常常被学生和病人簇拥着,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病人和学生讲解,并且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

“范主任,您好!他们都说您看得好,这是家里医生开的药。”“范主任,我今天没有挂到您的号,能帮我看看检验结果么?”在门诊,范晓晨的号总是一票难求,很多家长慕名而来,诊室的患儿也是络绎不绝。经常是过了下班时间,还有家长抱着患儿请求加号。他从来不会拒绝一位患者,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坚持少花钱、看好病。

范晓晨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强化医患沟通技巧的教育和法制教育,提升医学生医患关系处理能力,做有温度的医生。

“与病人交流时要耐心倾听,要给家长必要的尊重;接触患儿前先拿小玩具和孩子逗乐,打消孩子的疑虑、防备心理;适时地赞美孩子聪明、很棒、漂亮、勇敢等;注意形体语言,眼神、表情等,获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以精湛的医技为患者解除病痛,以真情温暖患儿和家属的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范晓晨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医学生做出表率。

几十年的教学过程中,范晓晨早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他从不满足,仍不断探索、精益求精,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学医的人,一定要养成细致踏实的作风,做事认真严谨。”范晓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师,教书育人;为医,救死扶伤。范晓晨执着追求,不停攀登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一摞摞荣誉证书里;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青年学生。

撰稿 校新闻中心 程焱

编辑 孙林